【化研·学术】首届研究生学术科技文化节开幕式暨“国奖风采”访谈会隆重举行
10月28日晚,化生学院首届研究生学术科技文化节开幕式暨“国奖风采”访谈会在马房山校区西教合一顺利举行。校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陈毅、院研究生会主席崔昊、院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常意川、院研究生会各部门部长以及“国奖风采”优秀学子代表受邀出席,参加会议的还有化生学院2016级全体研究生。
院研科协主席常意川致开幕词,校研科协主席陈毅以及院研会主席崔昊分别对此次开幕式表示祝贺。据介绍,化生学院研究生学术科技文化节将由开幕式暨“国奖风采”访谈、博导论坛、学术微沙龙以及PPT设计大赛四个精品模块组成。
展示完学术科技文化节精品模块的基本内容之后,“国奖风采”访谈会就正式开始了。主持人首先依次介绍了出席访谈会的优秀学子代表,拥有化学“键”的周键同学、“唯一不怕的就是获奖”的刘思奕同学以及“想要静静”的韩洋同学,会场的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各个优秀代表的各项信息以及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成果,整个会场充斥着浓郁的学术交流氛围。
韩洋认为研究生是一个新的起点,国奖是对这个阶段的一种肯定,而国奖的机会是属于大家的,需要努力去争取。其次,当被问到在获得国奖之前对奖励的心态时,周键表示不管成功与失败,努力的过程才是最重要。在他的研究生生活中,晚上十二点回宿舍是常态,这并不是为了奖项去做的努力,而是为了收获。刘思奕也说选择读研究生这条道路,最重要的是思考怎样去走好科研的道路,而不单纯是为了奖励,国奖只是其次的事情。
针对大家感兴趣的科研问题,周键建议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努力争取,将“付出”和“收获”连接起来;刘思奕用了自己在校外生物研究所的科研经历给予了同学们科研的勇气;韩洋则主张在研一用科研、学习以及活动来充实自己。当谈到科研困难的话题时,现场有一小段时间的停滞,刘思奕则用自己做动物实验的有趣经历打破了现场的安静,从害怕恐惧到慢慢接受,再到现在的熟练,这段曲折的经历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接下来,周键就他解决材料合成的瓶颈问题的事例,强调了科研中坚持并迎难而上的精神是必须的,同时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韩洋则着重介绍了“智慧城市”竞赛的相关细节,鼓励大家积极参加竞赛活动,大家对此也是踊跃提问,积极响应。
除了学术上的建议,优秀代表们也毫不吝啬地分享了自己对生活、兴趣的态度,同学们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国奖学子们进行了交流。最后,首届化生学院研究生学术科技文化节开幕式暨“国奖风采”访谈会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